一家四口蜗居楼顶走廊六年
走上沙河口区万岁公寓1号楼23层,推开通往天台的铁门,就到了王力东的家。6年前公寓物业给王力东免费提供了这个地方,走廊里没有水、煤气和暖气,一张棉被隔出卧室,两人用捡来的双人床和地板块拼凑出家的模样。儿子王梦豪兴奋地在门口用粉笔歪歪扭扭地写下“王梦豪家”。
Style="text-align: center"> Style="font-size: 12px">走上沙河口区万岁公寓1号楼23层,推开通往天台的铁门,就到了王力东的家。
家的由来 物业免费提供楼顶走廊
王力东和妻子胡大梅是河南商水人,2003年刚到大连时,一直梦想着在大连有自己的家。王力东最初的家是在凤鸣街的旧房子里,一个月300元钱的租金只有一间小屋。夫妻俩最初一起收废品。2006年时,胡大梅到万岁公寓物业做保洁,王力东则四处找活儿干。
随着凤鸣街改造,夫妻俩开始寻找第二个家。“当时已经考虑让孩子们过来。 ”胡大梅的女儿和儿子都到了上学的年纪,可仅凭夫妻俩每月两三千元的收入,难以承担更多的房租,“在万岁街周围租房,一个月起码要上千元钱。 ”胡大梅说,物业经理得知情况后,让他们免费在楼顶走廊里安家。
刚到大连时,儿子王梦豪兴奋地跑来跑去,站在小桌上,用粉笔写了“王梦豪家”四个大字,在他看来,和父母在一起就是家。
家的摆设 一对儿女赢来半墙奖状
电视旁的饭桌上有一个鱼缸,鱼缸上面的墙壁上,贴着半墙奖状,这是家里最醒目的地方,“沙河口区四好少年”、“英语竞赛一等奖”、“军训坚强小战士”等奖状都是姐姐王妮和弟弟王梦豪6年来获得的成绩。王妮今年14岁,王梦豪13岁,都就读于第31中学。“闺女今年在班级考了第6名,儿子也在班里排在上游。 ”
儿女们是胡大梅最大的骄傲,她从没上过学,也不识字,两个孩子承载着胡大梅的全部希望。“刚来时他们还跟不上这边的学习。 ”胡大梅说,姐姐学习特别刻苦,当上了副班长。“这两个孩子特别懂事,有段时间,他俩常带着塑料袋上学,把同学吃不完的午饭装进袋子带回家。 ”姐弟俩的小学班主任每次家访时都会陪着胡大梅抹眼泪。最近胡大梅刚花20元钱给儿子买了件外衣,她本想把儿子穿小的衣服送人,可王梦豪却不同意,因为那是小学老师送给他的。
不久前校长得知姐弟俩的情况组织全校师生募捐,但好强的王妮拒绝了帮助。前日,一位同学家长看到媒体报道还请王妮吃了次饭,“王妮在这么艰苦的环境中学习还特别好,我想让她多跟我的孩子交流一下。 ”这位家长说,为给孩子们提供良好的教育,王力东夫妻俩吃了不少苦,令人十分感动。